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中国科学院网信办指导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


  首页 > 印刷博物馆 > 源远流长的印刷术 > 清代印刷 > 清代的版画印刷技术 > 清代的彩色版画印刷    

 
  印刷术的起源
  最早的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展和传播
  活字印刷开创新时代
  明代印刷的全面发展
  古代印刷技术的转折
  ——清代印刷

  近代印刷术
  从现在走向未来
 

 

木版年画的雕版印刷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美术。因在新年时张贴,所以称作年画。印刷术发明之后,年画由绘画发展为雕版印刷,成为版画型印刷品。

  年画是随着印刷术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的印刷门类,是主要供应于年节时贴、装饰之用的,所以有它自己的独自特点。其基本艺术特色,表现为喜庆、欢乐、吉祥,画面追求火红、热闹、活泼,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热烈。它的内容题材,非常广泛。如:仕女、花鸟、风景 、婴儿娃娃,社会风俗人情、历史、文学、故事等,主要反映出人们对于生活美满、多子多福、丰收有余的向往和宣传敬老爱幼、家庭和睦、勤俭节约等传统道德风尚,并且常以吉祥图案形式表现题材。

杨柳青戴莲增年画铺于清乾隆
年间刻印的《琴棋书画十美图》

  木版年画的印刷自明代开始繁荣兴盛。明朝末期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印刷年画的民间作坊。到清代初期,年画的印刷已在全国很多地区发展起来。因为各地的风俗爱好不同,逐渐形成了几个区域性的年画生产基地。比较著名的主要有:

杨柳青刻印
《仕女戏婴图》

  天津杨柳青:地处天津西郊,是中国北方最早从事雕版印刷年画的集中地之一。主要采用套色木版水印,然后加工填色,人物面部和衣饰多采用敷粉沥金加以煊染,可能是受清政府画院画法的影响。杨柳青的年画作坊,大多以人名作为店铺名字。如初期的戴莲增年画铺、齐健隆年画铺较为著名。在年画印刷最旺盛的时候,这里聚集着数百名的画工和印刷工匠。较大型的作坊,往往雇用几十名工人,不停地在十多张印刷案台上忙碌地工作。每年的秋后,客商云集于此,向各地销售。

  苏州桃花坞: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年画生产基地之一,与杨柳青并驾齐驱,成为南北两大年画印刷中心。主要采用套版印刷,也兼用着色。以红、黄、蓝、绿、黑为基本色调。由于直接受到胡正言“餖版”技术和清初期《芥子园画传》的影响,其印刷年画,在构图、雕版、印刷等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年画的特色多以南方风景名胜、民俗风情为主要题材。如《姑苏万年桥》、《玄妙观庙会》、《杭州西湖》等都是桃花坞年画的代表作品。

苏州桃花坞刻印的《福》《寿》图

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

  山东潍县:以杨家埠为代表,年画的印刷稍晚于杨柳青和桃花坞,清代中后期最为兴盛。最初以雕版印刷画面轮廓,再以手工填着淡色。后来发展为套版彩色印刷,以餖版方法进行套印。印出的“门神”、“灶君”等年画颜色艳丽,销路很好。由此年画印刷得到发展,至清中叶,已发展到数十家印刷作坊。年画题材非常广泛,品种齐全、形式多样。

  河南朱仙镇:起源较早,明末清初发展极盛,具有数百家印刷作坊之规模。以套版印刷为主 ,它的特点是印刷时采用一种透明的水色,印出的年画版面略显木纹。

山西晋南的《戏曲故事》年画

  此外,山西晋南,继承金代平阳地区发展的雕版印刷传统,保持独特风格,多为整版墨印之后,再行着色。陕西关中与汉中,所印年画,古朴简练,内容红火,色彩浓烈。

  木版年画印刷,发展到清代末期,全国各地拥有较大规模作坊的还有广东佛山、福建泉州、河北武强、湖南邵阳、湖北汉阳、内蒙包头、云南的大理、丽江和台湾的台南等地以及一些 少数民族地区。

清代广西的
《寿星》年画

清代南京的
《麒麟送子》年画

  作为一个新的印刷门类的木版年画,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广大民间群众的喜爱,它对于美化环境,丰富文化生活,以及推动木版水印传统工艺的发展,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