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中国科学院网信办指导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
  原子学说的起源
  原子世界的信息
  认识原子及核能
  二战期间核动态
  核武器来势汹汹
  核能的有效利用
  核危害与核废料
  中国核工业发展
  巧妙应用放射性

 

 

   核能> 原子世界的信息

  

 

发现质子

  卢瑟福在原子科学中的贡献,总结起来有下列几个方面:

  提出假设,原子内部存在着一个质量大、体积小、带正电荷的部分——原子核。

  原子内部的结构像行星系一样,有一个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若干个绕核运转的电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核正电量与电子总负电量相等,所以原子显中性。

  核和电子较原子小得多,如果把原子的直径放大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一般大,那么核或者电子也不过如黄豆一样大,由此可以想象到原子内部是何等的空旷啊!

  核的质量较电子的大得多。核的质量可以是一个氧单位的一倍到二、三百倍;而电子的质量约是一个氧单位的 1/184。所以可以认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它的核上。(一个氧单位是氧原子质量的1/16)

卢瑟福与同事在一起  卢瑟福考虑到电子是原子里带负电的粒子,而原子是中性的,那么原子核必然是由带正电的粒子组成的。这粒子的特征是怎样的呢?他又想到氢原子是最轻的原子,那么氢原子核也许就是组成一切原子核的更小微粒,它带1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是1个氧单位。卢瑟福把它叫做“质子”。这就是卢瑟福的质子假说。1919年,卢瑟福本人用速度是20000公里/秒的“子弹” ——α粒子去轰击氮、氟、钾等元素的原子核,结果都发现有一种微粒产生,电量是1,质量是1,这样的微粒正就是质子,这就证明了卢瑟福自己的质子假说是正确的。

  预言中子。卢瑟福考虑到原子核如果完全由质子组成,那么某种元素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在数值上一定等于那种元素的原子量,因为元素的原子量,主要是由原子核决定的,核外电子的质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元素的原子量总是比它的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大一倍或一倍以上,这说明原子核里除了质子之外,必然还有一种质量和质子相仿,但却不带电的粒子存在。所以在1920年,他提出了中子假说:原子核里存在一种“中子”微粒,它不带电,质量是一个氧单位。

实现原子嬗变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学与中国 科普中国 中国科普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