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解千愁
有的人一生气就喜欢喝闷酒,借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并美其名曰“一醉解千愁”。那么,酒精是不是真的可以缓解忧虑和痛苦呢?
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大白鼠进行恐惧实验,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大白鼠的恐怖记忆会慢慢被遗忘。而饮用酒精后的老鼠,呆立不动的时间会变得更长。研究人员认为,这可以证明恐怖记忆由于酒精的影响而增强。也就是说,如果你因为想忘却某件痛苦的事情而喝酒,那么你可能会记得更清楚,因而更痛苦。
为什么有些人嗜好喝酒,而有的人却是滴酒不沾呢?心理学家发现,嗜酒者具备一些独特的人格特征,比如被动、依赖、自我中心、易生闷气、缺乏自尊心、对人疏远、有反社会倾向等,嗜酒者中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可高达50%。有些人饮酒的目的是借酒浇愁,通过饮酒缓解现实困难和心理矛盾引起的焦虑,结果形成酒精依赖(酒精成瘾),为了饮酒常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社交、娱乐和兴趣,更严重的会引发震颤谵妄、急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
在我国,青少年酒精成瘾尚不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但是,近几年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什么是网络成瘾呢?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网络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有台湾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赖。也就是说,因为网络的许多特质带给使用者许多快感,同时又因很容易重复获得这些愉悦的体验,使用者便在享受这些快感时渐渐失去了时间感,逐渐对网络产生依赖,导致沉迷和上瘾。
计算机的普及使得网络成为许多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是不是上网时间长就一定是网络成瘾呢?不是的,网络成瘾具备一定的诊断标准,需要具备几大症状。首先,出于非工作、学习目的每天上网6小时以上,这是网络成瘾的一个时间标准。如果因为学习、工作的原因每天在网上逗留10个小时,这样不能算是网络成瘾。其次,这种上网状态持续了三个月以上,才能构成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第三,社会功能即学习、工作和交往的能力因长期上网而受损。只有具备这三大症状才能构成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还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我国颁布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将网络成瘾分为计算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同时也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网络成瘾的概念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有的反对者认为,“成瘾”这一术语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是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麻醉药的行为,比如吸毒等,而网络用户对网络的着迷不同于对化学物质的依赖。还有人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被心理学家和研究者夸大的说法,“他们把人们在网络上花很多时间看作是一种成瘾,然而,有些人在阅读、看电视和工作上也花很多时间,并因此忽略了家庭、友谊和社会活动,却没有人把这些行为称为成瘾。” 无论学术界如何争论,由于过度使用因特网而导致心理、社会功能受损这一行为问题已经存在,并严重影响到网民正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甚至影响到整个家庭和社会的发展。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确立,不仅为临床医学增加了新病种,还明确了网络成瘾患者应该由具有精神科的医疗单位收治,为这些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提供了途径。医疗专家认为,网络成瘾是可以治疗的,一般治疗时间为3个月左右,80%的患者都可以通过治疗摆脱瘾病。
不论是酒精成瘾还是网络成瘾,背后都有其心理原因以及患者人格因素的作用。
哪些人容易患上“网络成瘾症”呢?专家认为,性格内向、焦虑倾向严重、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学生染上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较大,一些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地沉迷于网络。迷恋上网的孩子通常在现实生活中不愿与人交流,对网络以外的事物反应冷淡,并存在情绪不稳定等现象。专家建议,帮助这类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为他们创建一个全新的、相对独立的转变环境。比如,家长可让孩子参加夏令营、素质培养班之类的同龄人团体,让他们在无法接触网络的环境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试着与人交际,尝试体验网络以外的同龄人接触以及群体游戏的乐趣。对于成瘾特别严重的学生,家长应该寻求正规医疗机构的帮助,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之下让孩子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