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娃娃的研究
为什么人会有攻击性的行为?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发现,榜样学习在这里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
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1961年,班杜拉在斯坦福大学完成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实验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班杜拉和他的助手分别让儿童观察两名成人(榜样),在测试阶段记录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结果发现,目睹榜样攻击“芭比娃娃”的儿童也倾向于对这种攻击进行模仿,击打芭比娃娃的鼻子、用木槌击打它、用脚踢它,或者把它抛向空中;而其榜样没有表现出攻击的儿童则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有趣的是,在这个研究中还发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不论在哪种条件下,男孩都比女孩更明显地表现出身体攻击的倾向;事实上,男孩表现出来的攻击行为的总次数是女孩攻击行为总数的两倍还多。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在美国的文化中,也是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文化中,攻击行为被看成是典型的男性化行为。因此,示范的攻击性行为对男孩的影响更大。
有人注意到,在班杜拉的这项研究中,采用的榜样是真实场景中的成年人。但是,现代的儿童往往是通过媒体和电视节目来接触暴力场景的。那么,观察真人榜样和观看电影,那种榜样会具有更大的力量让人模仿?班杜拉等人的后续研究发现,真人榜样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电影榜样,卡通片中的榜样位居第三。但是不管怎样,三种形式的攻击性榜样对儿童的影响都比非攻击性榜样或者没有榜样明显得多。
令人振奋的是,研究者们还发现,在特定的条件下,榜样的暴力影响可以被行为结果所改变。比如,当儿童观察到暴行为受到奖励时,他们会更多地模仿暴力行为;而当榜样的暴力受到惩罚时,他们会明显地力减少对攻击行为的模仿。
总体而言,芭比娃娃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儿童的新行为是可以通过简单模仿成人而获得的,这项研究引发了人们对暴力行为以及媒体暴力的研究热潮。
20世纪60年代初期,电视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力量,消费者们也逐渐开始认识到电视暴力对儿童的影响。在美国,每周有大约188个小时的暴力节目,在81%的节目中有暴力内容。更让人不安的是,电视节目中的世界与现实完全是两码事,电视节目对生活暴力有着明显的放大作用。比如,电视节目里的暴力案件中有85%是谋杀、抢劫、绑架或者强奸,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犯罪只占所有案件的5%。而且,在反应暴力的结果方面,70%以上的暴力任务并没有受到惩罚,在儿童节目中也只有5%的节目反映出了暴力行为的危害。
社会学习理论告诉我们,“近墨者黑”。如果孩子们天天观看拳击、球赛或者暴力电视节目,就会增加他们的暴力行为,而不会教会他们如何抑制攻击的冲动。心理学家埃隆曾花了22年时间追踪研究了600多名儿童的成长过程。他提出:“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榜样,就是他们在电视上所看到的那些人。我们只要根据一个孩子在8岁时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中暴力的出现情况,就能预测他在19岁时的攻击行为。”根据埃隆的研究,儿童可以从电视暴力中学会攻击的策略和动作。其他研究也发现,观看暴力录像带的人会产生很多攻击性念头,而暴力的念头通常会引导暴力动作。
研究人员认为,假如电视不是如此频繁地描述、褒奖和赞美暴力,暴力事件也许就不会越来越多。班杜拉和其他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在接下来的30年中,美国国会举行了多次有关电视暴力的听证会,心理学家们的工作也被涵盖其中。人们还建议电脑游戏的出版商为游戏中的暴力程度来定级,并提醒家长和学校对青少年观看媒体暴力行为进行监控,让青少年学会采用非暴力和建设性的方法来解决矛盾、冲突。
榜样学习的力量是无穷的。积极、正面的榜样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而暴力的负面榜样则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全社会都应该关注这一问题,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